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 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食以安为先!约6000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被退运或销毁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9-30 0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国门防线筑牢食品安全:5924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的退运销毁背后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海关总署披露的一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今年前8个月,我国共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5924批次,接近6000批次的监管成果,彰显了我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决心与力度。这一数据背后,是一套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进口食品监管体系在高效运转,也是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 不合格进口食品的全景扫描从海关总署公布的信息来看,2025年不合格进口食品呈现出来源地广泛、问题类型多样、高风险品类集中的特点。在来源地分布上,不同月份的不合格食品主要来源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来看,美国、日本、巴西、丹麦等国家多次出现在不合格榜单前列。以2025年1月为例,来自美国的未准入境食品达83批次,位居首位;2月则是丹麦以34批次领跑,巴西(28批次)、日本(27批次)紧随其后;7月美国再次以95批次成为不合格食品来源最多的国家,西班牙(84批次)、日本(62批次)分列二三位。从进境口岸来看,上海、天津、深圳等沿海重要口岸成为不合格食品拦截的主要阵地。8月数据显示,上海口岸检出不合格食品161批次,天津94批次,深圳90批次,三大口岸合计占全国不合格批次的近60%。这一分布特征与我国进口食品的主要物流通道高度吻合,也反映出这些口岸在进口食品监管方面的高压态势。不合格原因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月份标签不合格问题最为突出,占比达24.4%(87批次);7月份则是兽药残留问题跃居首位,主要集中在肉类产品中检出丙酸睾酮、呋喃西林代谢物等违禁药物;而8月份的高风险问题则包括厄瓜多尔南美白虾的焦亚硫酸钠超标、美国牛肉中的禁用兽药醋酸美仑孕酮等。整体来看,不合格原因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安全卫生类问题,如微生物污染、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等;二是合规性问题,如货证不符、境外生产企业未注册、产品未获准入等;三是标识类问题,主要是标签不合格,包括无中文标签、标签信息不全或错误等。值得关注的是,高风险食品品类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根据监管数据,肉类产品、水产品、乳制品、休闲食品成为不合格重灾区。其中,牛肉产品多次检出禁用兽药,如美国牛肉中的醋酸美仑孕酮、巴西牛肉中的睾酮等;厄瓜多尔的南美白虾则多次因焦亚硫酸钠超标和动物疫病问题被拦截;进口休闲食品中,深圳西选商贸有限公司进口的福瑞托牌勺状玉米片因过氧化值超标、美尔斯特牌花生造型糖因日落黄超限量使用被依法查处,企业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及高额罚款。## 监管体系的全链条防御机制我国进口食品监管体系构建了"三道防线、全链条监管"的立体化防御模式,确保不合格食品无处遁形。事前监管环节,海关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准入制度,只有来自已获准入的国家(地区)且生产企业已在海关总署注册的食品才能进入我国市场。这一前置审批机制从源头把控了进口食品的安全底线,2025年前8个月,我国已暂停38个国家(地区)的498家不合格企业产品输华资格,通过切断问题企业的对华出口渠道,大幅降低了不合格食品入境风险。事中监管环节,海关在口岸实施严格的合格评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口食品需经过检验检疫、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等多重审核。对于检出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食品,如重金属超标、致病菌污染等,海关一律责令销毁或退运;对于标签等可整改项目不合格的食品,允许进口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技术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入境。杭州海关2024年前三季度就对22批不合格进口食品实施了退运和销毁处理,并对56家进口商开展了进口和销售记录检查,体现了口岸监管的刚性与柔性结合。事后监管环节,我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公开与追溯机制。海关总署定期在官方网站发布未准入境食品信息,详细列明产品名称、产地、进口商、不合格原因及处置结果,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进口商被要求建立完善的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这一追溯体系确保了一旦发现问题食品,能够迅速查明流向并采取召回、下架等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新兴的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监管部门实施了差异化的监管策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等要求,但电商企业必须向消费者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并提供中文电子标签。海关对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发现问题时责令企业采取下架、召回等风险消减措施,形成了与一般贸易进口食品有所区别但同样严格的监管闭环。## 监管成效与消费者应对指南5924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的退运销毁,仅是我国进口食品监管成效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海关监管进出口食品贸易总额达12318.0亿元,其中进口8647.1亿元,在保障贸易便利化的同时,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精准高效。除了退运销毁不合格食品外,海关还查处涉食品行政处罚案件203起、货值7.2亿元,立案侦办涉税食品走私案件581起,案值55.9亿元,形成了对食品走私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在区域协同监管方面,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机制不断深化。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拱北海关与澳门市政署签署了《关于联合实施澳门输内地食品"一码通"监管模式的合作安排》,标志着内地与澳门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共治进入新阶段。这种跨区域监管协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可采取"三查三看"的实用方法保障自身权益。首先,查看中文标签,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等特殊膳食用食品的中文标签必须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加贴。其次,查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特别是购买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时,可向经销商索要该证明核对信息。再次,查询不合格食品信息,消费者可通过海关总署网站查询近期未准入境食品名单,避免购买问题产品。在购买渠道选择上,消费者需注意区分一般贸易进口和跨境电商进口两种模式的差异。一般贸易进口食品经过完整的合格评定程序,监管更为严格;跨境电商进口食品虽监管要求有所不同,但企业必须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无论选择哪种渠道,消费者都应保留购买凭证,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随着我国进口食品贸易的持续增长,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变化。但5924批次不合格食品的退运销毁数据表明,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防线正在不断筑牢。通过持续完善"国门守护"行动,推进"一国一策""一品一策""一企一策"的定制化监管服务,我国将进一步提升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让消费者能够更加安心地享用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标签|爬虫xml|爬虫txt|新闻魔笔科技XinWen.MoBi - 海量语音新闻!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9 06:09 , Processed in 0.3143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