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实现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品种选育与改良:选育耐密、抗逆、宜机收的新品种是提升玉米单产的重要基础。如京科968、登海605等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了品种更新换代,良种对单产贡献率超45%。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团队选育的“中玉303”,在内蒙古通辽市的百万亩核心示范区表现优异,万亩片、十万亩片、百万亩片每亩产量分别为1247.22公斤、1042.1公斤、945.29公斤。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以密植高产与三段式精准调控为核心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充分发挥滴灌技术的水肥调控优势,以密植为增产核心,以水肥精准调控为密植保障。2025年,依托“科技包市”机制,通辽整建制推广该技术1032万亩,带动内蒙古全区辐射超2000万亩,带动通辽市百万亩平均亩产达到945.3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三成以上。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的精准监测和管理。例如,通过DAP精准决策系统,可实现肥水调控、病虫预警、产量预测的智能化管理,助力农户节本增收。在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田,通过“品种+密度+肥水+数智化”四维优化,实现亩产提升10%以上,净收入增加近30%。农业机械化提升:发展精量播种、变量施肥、籽粒直收等机械化技术,提升作业效率与减损水平。例如,北斗导航播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播种的精度和均匀性,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提高单产。栽培技术创新: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王东教授团队研发的小麦—玉米“吨半粮”高效栽培技术,涵盖了高质量耕播、三层施肥、合理密植高产群体构建、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绿色综合防控以及无人机叶面施肥等多项关键技术,在西安市临潼区的千亩示范田取得了显著成效,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44.2公斤和738.4公斤。
|
|